“80后”設計師王宇和團隊的設計方案歷時一年半才出爐,以“保護為主、小修為輔,尊重歷史的發展、展現精神的意境”為設計理念,保留月湖景物的完整性和整體韻味。
“具體到袁宅來說,由于它主體建筑保護得較好,所以我們在此基礎上,挖掘提煉河埠頭、樹木、墻體等元素,盡可能重現當時的場景,同時通過亮化提升效果,很好地展現畫中意境!蓖跤钔嘎。
1988年以彩墨創作的《雙燕》和1994年以油畫創作的《雙燕》在分別以5405萬元和1.127億元成交,共拍出1.6675億。
“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,在眾多江南題材的作品中,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,我認為最突出、最具代表性的是《雙燕》!峨p燕》明確地表達了東方情思,即使雙燕飛去,鄉情依然!眳枪谥姓f。
根據吳冠中先生敘述考證,《雙燕》的原型極有可能就是寧波的花嶼袁宅。如今,袁宅已改建成寧波茶文化博物院。
上世紀90年代末月湖公園建設時,曾對《雙燕》圖“母體”袁宅進行修繕,在宅前建造了風雨長廊;
此次天一閣·月湖景區二期提升改造,風雨長廊已被拆除,根據畫作中柳樹的位置,袁宅前也栽下了一棵新樹。
1980年吳冠中先生和他的研究生鐘蜀珩到寧波寫生,在乘火車前半小時匆匆畫下沿路的一幕,也就是素描《寧波水鄉》。
對于《雙燕》的創作,吳冠中先生生前在《文匯報》上發表的回憶文章中提及:
上世紀八十年代,他任教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期間,帶領學生寫生實習,“我們離開舟山回寧波,到寧波火車站,離開車尚有富裕時間,我們便到附近觀察,我被濱河的幾家民居吸引,激動了,匆匆畫速寫……
市人民政府咨詢委委員、城市品牌文化專家陳民憲:
“畫中江南美,寧波是塊很好的‘調色板’”
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江偉:
“這是寧波社會美育提升的生動實踐”
|
策劃:崔小明 統籌: 崔燕 編輯:陳奉鳳 美編:金雅男 技術:車君斐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