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入臘月,主婦們便變得異常忙碌,曬鰻鲞,腌臘肉,制熗蟹,訂年糕,購買雞鴨魚肉、糕餅水果、黃酒醪糟、香燭鞭炮,以及各種零零碎碎緊要或不緊要的東西……陽臺上,屋檐下,弄堂里,到處晃動著年貨的影子,冬日的空氣霎時熱烈歡騰起來。
那些貨品里,多數是為謝年準備的。謝年即歲終祀神,我們也叫送年,是一年中祭神最隆重的一次,感謝天地神明一整年的護佑,恭送舊年,更為來年祈福。謝年是要選日子的,由母親翻著黃歷定下。做謝年羹飯前一日,屋里屋外都得拾掇清爽,全家洗頭洗澡,內外均換上干凈衣裳,以示虔誠。
謝年那日一大早,父親和母親就在灶間忙開了,灶間塞滿了白色霧氣,仙境似的,整只公雞整刀條肉等挨個煮熟。白汽冒得越來越多,擠不下就溜到外間,溜出屋外,鮮香撒著歡兒一路相隨,鄰家便都知道,這家要做謝年羹飯了。
大門敞開,供桌擺上,父親忙不迭從灶間端出供品,母親將燭臺、香爐、紅燭等擺于桌子北向,從那時起,人是不能倚在門邊的,母親說會擋了福神的路,福神受玉皇大帝指派,來人間巡視,看到我們如此勤勉盛情,就會在玉帝面前講好話,賜予福壽。見母親面色肅穆,大家也隨之莊敬起來,動作幅度減到最小,輕聲慢語,連咳嗽都是收著的。
供品擺放完畢,仿佛一場盛宴開啟。五排供品,各有寓意。第一排的茶與酒各六杯,六六大順;二排是糕點,狀元糕、長生糕、骰子糕、千層糕等,形形色色,高高(糕糕)興興。正餐還沒上時,先喝茶,用糕點,待客之道亦是待仙之道;三排菜品有五種,金針菇、油豆腐、香菇、黑木耳……隨各家喜歡,可湊一組代表金木水火土的菜蔬,也可強調單品,其他為輔,如冬筍,代表節節高和上下有節,油豆腐色近黃金,自然跟富貴有關;四排為大菜——七牲或五牲,諸如雞鵝、條肉、整條帶鱗的魚、生的雞蛋鴨蛋之類,紅漆托盤各裝全雞全鵝和整刀條肉,插上水果刀,家禽的內臟等須放于其肚中,完整更顯敬意。雞鵝嘴叼蔥,頭朝外,意為有福和一鳴驚天,魚頭則相反,要朝里,魚游進來,才年年有余(魚);終于輪到水果了,蘋果、金橘、甘蔗等湊齊五盆即可,圓滿、甜蜜,梨除外。有一年,父親一時不察,把梨擺了上去,母親臉色驟變,立馬撤下,嘴里念念有詞,大概是請菩薩勿怪的意思。梨似“離”,不吉利。也不可缺了調料,醬油、鹽、糖盛于精美小碟,依偎在大盆大盤邊,小家碧玉般的溫婉。
供品自然不限于此,富有人家還有供豬頭的呢,盡管豐富,盡管高檔,客氣點,總沒錯。
父親戴上白色棉紗手套,手持炮仗站到院子里,他的手輕輕一抬,炮仗如穿火紅衣裳的仙女一飛沖天,一眨眼,紅色碎屑天女散花般飄落!班亍尽甭暼逻^后,隔壁的小孩們一下子全冒了出來,喊著“謝年嘍謝年嘍”,來院子里撿炮仗。父親轉過身,滿臉笑意,肩膀和手臂上還留有點點碎紅。
而后,父親換掉原先做廚事的舊衣,筆挺的呢制中山裝上身,頭發也稍作整理,他點了三支清香,在門口恭敬地三拜,進屋,將香插入香爐,點亮錫燭臺上的紅蠟燭,雙手合十,祈愿風調雨順,家人健康。接著,家里人一個個衣冠整潔,亦如此叩拜一番,祈愿詞都差不多,祈神降福。
謝年過程繁瑣、冗長,香頭一點一點變成灰白,掉落,時間以肉眼可見的方式消逝。父親或母親右手提錫壺,左手按壺蓋,一小截“酒柱”輕捷快速地落入酒盅,如此,斟完六個,相隔約莫半個時辰再斟一回,等第三回時才全部倒滿。
最后的送神可以說是謝年羹飯的重頭戲,不可懈怠。用手掌扇滅蠟燭前(不可用嘴吹),母親再次鄭重祈拜,父親到院子里又放了三個炮仗,宣示謝年結束。未燃盡的香得引出去,插在屋外,接著,母親搬出一口舊鍋,將供過的經放在里面燒。終于,母親拿著一只空酒杯過來了,與整個謝年儀式的嚴肅、刻板相比,最后的“散!杯h節輕松好玩多了。我們搶著幫母親的忙,肉類掐皮,魚撕魚鱗,水果擰一片,糕點掰一塊,菜蔬夾一筷,就算像雞蛋那樣光滑到沒處下手的,也要作勢刮一刮,總之,得從每樣供品上取一丁點兒下來,通通裝進酒杯里。真是個“百寶杯”啊。
母親端著“百寶杯”在院子里站定,數“一、二、三”后,奮力把杯里的“供品代表們”拋向屋頂,好熱鬧的鄰人三三兩兩聚攏過來,說著祝福的話。
空氣里,炮仗的硫磺味濃烈得那么有喜氣。
編輯: 楊丹糾錯:171964650@qq.com